咨询电话:400-123-4567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123-4567
w66利来国际-官网

邮箱:admin@youweb.com

手机:13800000000

电话:400-123-456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文献

技术文献

前沿技术产业成长:对比较优势的一个文献述评

发布时间:2024-12-15 09:56:59 人气:

  前沿技术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影响前沿技术产业发展的往往是经济长期发展中内生的高级要素禀赋★,是政策和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因素。现有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发现,制度、人口、人力资本是影响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核心因素(Beck,2003★;Levchenko,2007;Nunn,2007★;Manova★,2008;Cunat和Melitz★,2012★;Tang,2012;Bombardini et al.,2012;Nunn和Trefler,2014;Cai和Stoyanov★,2016;Grossman和Maggi,2000;Shapiro★,2023★;Munoz,2023)★。辛琳和张萌(2018)发现吸收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这决定了现有产业优势即比较优势在前沿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Hidalgo et al.(2007)也发现新产业与现有产业结构的相似度影响着产业演进过程中新产业能否形成竞争力。

  竞争优势有其实现条件★,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提出违背比较优势的观点忽视了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实现条件★,竞争优势的实现需要遵循比较优势★,至少不能超出现有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违背距离。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2001)、蔡昉等(2003)★、林毅夫和李永军(2003)★、林毅夫和付才辉(2022)发现竞争优势是由比较优势转化而来的,只有遵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成本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当不具备发展前沿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时,违背比较优势产生的高成本导致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实证研究证实了遵循比较优势能够培育产业竞争力(赵婷和陈钊★,2020)★,违背比较优势会产生负面经济影响(林毅夫,2002;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申广军★,2016)。林毅夫(2002)、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使用技术选择指数★,分别基于跨国研究和中国内部地区间的差异发现★,违背比较优势战略会降低经济增长率★。申广军(2016)使用禀赋比较优势和技术比较优势指标★,基于中国内部地区间的差异发现★,违背比较优势的行业导致僵尸企业产生。产品空间研究对不同国家产业升级路径的模拟、经济地理领域对不同国家内部地区间产业升级路径的实证检验★,都一致发现形成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是与地区现有产业结构非常接近的产品(Hidalgo et al.★,2007;Boschma和Iammarino★,2009;Neffke et al.★,2011★;Boschma et al★.,2013;Boschma和Capone,2016;贺灿飞和陈韬,2021;周沂等★,2022)。即形成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是遵循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认为遵循比较优势才能获取生产要素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违背比较优势由于无法获取生产要素而不能形成竞争优势。除了这两种极端情况★,进一步从更精确的连续角度思考,违背现有比较优势多远的距离能够培育竞争优势?产品空间研究和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的最新经验研究启示是现有比较优势决定了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违背距离★,违背距离与现有要素禀赋的先进程度呈正比。Hidalgo et al★.(2007)对发达国家韩国和发展中国家尼泊尔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的模拟发现,发达国家能够并且以更快速度培育起与现有产业结构偏离更远距离的产品的竞争优势。赵婷和陈钊(2019)对中国内部地区的研究发现,对于在中国多数地区都没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经过五年规划(计划)的扶持,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被动态培育起比较优势★,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始终不具有比较优势。赵婷和陈钊(2020)对中国地方产业政策效果的实证检验发现,分组回归中,重点产业潜在比较优势density的系数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比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更大。这说明相对落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更加依赖当地比较优势,而相对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并没有相对落后地区依赖现有比较优势。即相比落后国家(地区),发达国家(地区)能够培育起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的产品的竞争力,而落后国家(地区)只能培育与现有比较优势较为接近的产品的竞争力。这可能是因为越发达的国家(地区)具备越先进的工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尤其是其中更强的干中学能力★,使发达国家(地区)能够比较容易掌握各种复杂技术★,具备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的能力,而落后国家(地区)落后的要素禀赋和有限的干中学能力导致竞争优势的形成更依赖现有比较优势。这就好比学习能力不同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同时选修几门不同领域的课程或者选择不同领域的就业岗位都能做得很好,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大学生只能在本专业上花费较多时间或者选择与本专业匹配的岗位才能做得比较好。因此★,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实现条件,只有遵循比较优势或者不超出现有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偏离距离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①黄先海和宋学印(2017)[84]对技术追赶策略的研究也发现技术追赶策略需要根据技术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差距进行适时调整,单一的技术追赶策略很难实现技术追赶,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论国际贸易理论关于比较优势来源有哪些新发现,这都不改变比较优势的本质和内涵。比较优势是国家(地区)发展某个产业的要素禀赋相对优势的货币体现。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产业间的比较下,当该国家(地区)具有发展该产业相对丰裕的要素禀赋时,发展该产业的相对成本最低,即具有发展该产业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要素禀赋的相对优势★,货币价值体现为相对成本优势,最终结果体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势★。产品空间和经济地理领域研究从结果角度★,通过产品间的接近程度或者相似程度来判断产品背后要素禀赋的接近程度或者相似程度。因此,产品间或产业间的接近度和相似度本质指产品或产业背后所需要素禀赋的接近度和相似度★,产品或者产业与国家(地区)产业结构的接近度和相似度本质就是遵循比较优势或者违背比较优势★。

  因此,国家内部地区间不能展开类似于国家间的产业竞争,而应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分工★,提高辖区的经济效率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同时借助国家内部的人口自由流动实现地区间人均均衡发展★。

  再者,国家内部地区间没有必要进行产业竞争。国家间的产业竞争部分出于维护国家安全考虑(陈钊★,2022),例如我国历史上发展航空航天等产业,不仅是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更多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当今面临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和发展遏制的形势下,在国家层面违背比较优势发展相应产业是可以的★。而国家内部地区间不会面临国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利益冲突★,同时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可由中央政府协调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地区倾斜政策等解决★。

  前沿技术产业存在与传统产业明显不同的特征★。首先是高度不确定性。前沿技术产业是由前沿技术不断发展进而工程化、产业化并不断壮大形成的,其中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早期阶段,通常会多条技术路线交替出现★、相互竞争(李晓华和曾昭睿,2019★;李晓华和王怡帆,2021)。同时前沿技术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尚未成熟★,对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可以借鉴、没有外资可以利用,更加面临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23)。其次是技术复杂度高、产业链长。前沿技术产业通常具有最复杂的技术和最长的产业链(Porter,1990)。例如大飞机包括机身、机翼★、透明件、机头与雷达罩★、起落架、航空轮胎、刹车系统★、环控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客机座椅、航空发动机、APU、控制翼面、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客机舱门、飞控系统、计算记录与显控系统★、雷达通信与导航系统等总共21个组成部分。低空经济有设计研发、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系统三大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又有数量众多的若干组成部分,仅核心零部件系统就包含15个组成部分★。最后是规模经济强。前沿技术产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但是建成后★,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随着规模增加平均成本逐渐下降★。典型代表就是数字经济。例如移动互联网和平台的建设成本都比较高★,但是建成后,用户增加所产生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且用户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积累数据资源★,从而越有利于开展业务和提高效率。同时,前沿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李晓华,2022)★。

  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需要实施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来获取更多剩余。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违背现有比较优势越远的产业多是与前沿技术产业越接近的产业★,具有更强的垄断优势和更高的附加值★,能够获取与前沿技术产业更接近的剩余★。但是这不意味可以任意程度违背现有比较优势,现有比较优势决定了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违背距离。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超出实线所决定的违背距离,直接发展前沿技术产业不能培育产业竞争力★。要素禀赋越先进的地区具备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的能力★,要素禀赋越落后的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越依赖现有比较优势,违背比较优势战略的成功实施不能超出现有比较优势决定的违背距离★。

  不同于早期从比较优势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文献一直围绕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能够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各执一词,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发现,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在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差距中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的协同关系★,忽视任何一方力量都不可能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遵循比较优势能够通过成本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获取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但是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下,加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具有高技术产品的垄断优势,不平等的国际分配规则使遵循比较优势只能获取相对较低的剩余,导致发展中国家不仅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反而会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需要不断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但是这不意味发展中国家能够违背比较优势直接进入前沿技术产业或者任意程度违背现有比较优势。因为现有比较优势决定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违背距离,现有要素禀赋越先进★,代表学习能力越强,决定了形成产业竞争力的新产业能够违背现有比较优势的距离越远★。因此,培育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遵循比较优势亦步亦趋地升级不能成功,违背比较优势直接进入也存在较高的失败风险★,应在遵循比较优势促进要素禀赋持续升级的基础上,随着学习能力提高,不断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而一国内部的地区只有遵循比较优势才能发挥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本文推进了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形成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为未来更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缩小与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差距提供政策启示★。

  而仅仅遵循比较优势或者违背比较优势几乎都不能培育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首先这些研究结论是基于某一国际贸易理论得出的,这导致研究结论受到不同理论假设条件和比较优势来源特性差异的影响★,具有较大局限性★;而国际贸易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和比较优势来源的不断拓展★,挑战了现有研究结论。其次存在对理论的不正确使用★。不仅双方互相指出对方理论存在的不足(洪银兴,1997;王佃凯★,2002★;林毅夫和孙希芳★,2003★;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林毅夫和李永军,2003;郭克莎,2003;张幼文,2005★;周文和冯文韬★,2021)★,随后很多文献也指出二者理论存在的不足(李辉文★,2004,2006),这些理论不足进一步得到经验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地理领域研究的证实(林毅夫,2002;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Hidalgo et al★.,2007★;李力行和申广军,2015;陈钊和熊瑞祥★,2015★;申广军,2016;Chen et al.,2017;赵婷和陈钊,2020)。最后二战后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二战后许多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许多违背比较优势直接发展前沿技术产业的国家几乎也以失败告终★。但是★,就在近年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不利的国际环境,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成为更加紧迫的历史任务时,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没有突破前期一分为二的局限(周文和冯文韬★,2021★;林毅夫和付才辉,2022)★。因此,本文结合国际贸易理论进展,通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在阐述理论分歧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培育产业竞争力中两种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②比较优势即要素禀赋优势,遵循比较优势指按照要素禀赋优势发展产业,违背比较优势指发展与要素禀赋不匹配的产业★。关于★“比较优势”概念更详细的讨论在第三部分。

  虽然干中学是形成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决定违背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基于干中学提出违背比较优势的观点,和依据战略性贸易理论一样,都忽视了比较优势是影响相对成本的所有因素加权的结果,忽视在形成现有比较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来源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内生结果★,是政策和企业难以改变的内生因素,因此★,不能任意程度违背现有比较优势★。而干中学能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结果★,在实践中存在差异,工业基础好的国家(地区)通常比落后国家(地区)具有更强的干中学能力★,超出现有学习能力,干中学可能无法积累相应的技术能力★,这就好比人类有学习能力,但是让一个只懂加减乘除的小学生直接学习高等数学★,即使再聪明的学生也学不会★。

  基于战略性贸易理论提出违背比较优势的观点忽视了战略性贸易理论的适用条件和比较优势来源的多样性。战略性贸易理论适用于要素禀赋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借助规模经济培育产业竞争力★,但是不能用于要素禀赋相距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林毅夫和孙希芳,2003;李辉文★,2006)★。因为发达国家具有与前沿技术产业更接近的要素禀赋和更强的干中学能力★,即使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早进入,发达国家也能以更接近终点的起跑线和更快的跑步速度★,在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干中学阶段时★,就抢先培育产业竞争力。此外★,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基于规模经济这一比较优势来源来研究问题,而比较优势是影响相对成本的所有因素加权的结果,近年在形成比较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这些新来源都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内生结果★,是政策和企业不易改变的相对外生因素。现有比较优势决定了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违背距离★,即使要素禀赋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发挥规模经济★、培育产业竞争力也不能超出现有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违背距离★。现实中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很多失败案例,可能就是由于政府和企业一味追求技术前沿,而忽视扶持的产业(技术)是否超出现有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违背距离★。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不同产业在国家间的分工来源于各国在发展不同产业上的成本优势★,这种成本优势即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了比较优势的不同来源。Smith(1776)发现这种成本优势来源于各国在资源禀赋和生产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也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更普遍的贸易现象是在生产任何产品上都没有成本优势的国家也在参与国际贸易。Ricardo(1817)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解释这种情况下的成本优势来源于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产业间比较下的机会成本优势,即比较优势★。在Ricardo模型中只有劳动一种投入★,国家间比较优势来源于劳动生产率差异。Heckscher(1919)★、Ohlin(1933)在要素不能跨国流动、各国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相同且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发现比较优势来源于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这些建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解释自由贸易的理论,也被称为传统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下的比较优势来源往往是初级要素禀赋,是政府和企业难以改变的相对外生因素★。基于其中的要素禀赋理论★,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逐步升级至前沿技术产业(林毅夫等,1994,1999;林毅夫★,2002★;林毅夫和付才辉,2022)。

  本文关于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还缺少直接的经验证据★,接下来将尝试利用上市公司数据丰富的信息构建度量企业效率和未来发展能力的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并借鉴Brandt et al★.(2023)的研究★,基于2008年中国工业普查数据、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库和中国工商登记注册数据库构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样本,弥补2007年以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存在的不足,在1998—2020年更长的时间跨度范围内使用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样本实证检验这个问题★。同时,随着要素禀赋升级,形成竞争力的新产业能够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其中的机制除了学习能力以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也是本文后续拓展的一个方向★。

  支持遵循比较优势的这方在总结“东亚奇迹”的基础上,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发现经济体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将成本降至最低形成产业竞争力,从而获取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然后逐步发展前沿技术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差距;相反如果政府采取违背比较优势战略,将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成本优势不能形成产业竞争力,从而无法获取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同时政府还从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抽取资源来保护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这一方面会阻碍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滋生腐败,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林毅夫等★,1994,1999;林毅夫,2002)。

  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能够获取剩余★、促进产业升级这一点也得到经验研究的证实★。随着比较优势度量指标和识别背景的突破★,实证检验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文献,基于更科学的潜在比较优势度量指标和更干净的识别背景★,使用因果推断方法,在宏微观不同方面发现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能够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李力行和申广军,2015;陈钊和熊瑞祥,2015★;Chen et al.★,2017),形成产业竞争力(赵婷和陈钊,2020)。李力行和申广军(2015)使用禀赋比较优势、技术比较优势和生产率比较优势指标★,借助城市是否设立开发区的差异,运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开发区的目标产业遵循比较优势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陈钊和熊瑞祥(2015)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标★、Chen et al★.(2017)使用density指标★,利用出口加工区在城市设立时间的差异和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出口加工区的目标行业遵循比较优势能够促进出口★。如果这些研究间接佐证了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那么赵婷和陈钊(2020)使用density指标和重点产业在各省份间的差异,基于双重差分方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直接证实了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

  支持违背比较优势的这方虽然认识到前沿技术产业关系国家竞争力★,但是据此得出违背比较优势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差距的观点则忽视了竞争优势的实现条件★、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成立条件以及比较优势来源的多样性。支持遵循比较优势的这方对此进行了较多理论研究,相应观点得到经验研究证实,与之相关的产品空间研究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遵循比较优势通过实现成本优势能够培育产业竞争力以获取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但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不平等的国际分配体系导致遵循比较优势不能获取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剩余★,相对较低的剩余导致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不仅不能培育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反而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绘制图4直观地解释这一逻辑,曲线表示新产业违背现有比较优势的距离,实线表示能够培育产业竞争力,虚线表示不能培育产业竞争力,图4(1)表示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图4(2)表示发达国家违背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如图4所示★,发达国家具有与前沿技术产业更接近的要素禀赋和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的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亦步亦趋地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不能赶上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进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最后,地区平衡的内涵不同于国家间。不同于国家间的平衡指总量平衡,地区间平衡发展不是追求总量平衡,而是人均平衡。因为在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只有地区间的人均GDP均等时★,劳动力流动才会达到稳态★,实现空间均衡(陈钊和陆铭,2009)。人口在国家间不能自由流动而在地区间可以自由流动是国家间和地区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国家内部地区间可以借助人口自由流动实现人均均衡发展(Liu et al.,2018;陆铭等,2019,2023)。

  接下来按照图1所示的理论脉络安排内容:第二部分阐述前沿技术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性,说明比较优势在创造和维持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厘清概念,通过综述国际贸易理论,界定比较优势来源和遵循比较优势与违背比较优势概念;第四部分通过综述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献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地理研究文献,阐明这方面的理论分歧,探讨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在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并结合前两部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协同两种战略培育或维持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第五部分是区分国家和一国内部地区进行探讨;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随着经济发展,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已经不符合现实★,不能解释要素禀赋非常接近的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Spencer和Brander(1983)、Krugman(1983)★、Helpman和Krugman(1989)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发现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于规模经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随着厂商生产规模扩大★,规模收益递增机制使产品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即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成本优势从而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这就是新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战略性贸易理论★。因为规模经济需要借助政府的干预或者能够通过政府的干预形成★,所以经济学家提出政府应该扶持外部性强的产业,借助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培育产业竞争力(Krugman,1986)。发展经济学家也受此启发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违背比较优势,提早进入前沿技术产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培育产业竞争力、实现赶超(洪银兴,1997;王佃凯,2002;郭克莎,2003;张幼文,2005★;周文和冯文韬,2021)。

  首先★,大国具有规模经济优势(Alesina et al★.★,2005★;陆铭★,2013,2016)。规模经济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通过分享(共同分享投资成本)、匹配(不同技能偏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和学习(知识的溢出和干中学)三个效应促进经济增长(Duranton和Puga★,2004)★。国家内部地区间的分工协作能够促进经济集聚★,充分发挥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相反地区间各自为战、相互竞争下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将破坏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损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郑毓盛和李崇高,2003),还导致地区间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僵尸企业以及工业分布过早进入再分散(沈立人和戴园晨,1990;Young,2000;银温泉和才婉茹,2001;周黎安,2004★;吴意云和朱希伟,2015)等一系列负面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对比较优势来源的各种发现说明随着产业升级,影响比较优势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不断变化★。国际贸易理论仅选择不同条件下影响比较优势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来解释比较优势的来源,但这不是唯一来源★。比较优势的来源包含影响相对成本的所有因素,不同条件下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例如,随着产业升级,制度、人力资本等先进要素禀赋成为复杂技术产品的重要投入,加之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替代性增加★,自然资源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总体上有所下降★,但是这不代表复杂技术产品的生产可以没有自然资源,只是在相对成本计算中赋予其较小权重。因此,比较优势是影响相对成本的所有因素加权的结果。这也是本文中的比较优势来源,包含劳动、资本、土地★、制度、市场规模等影响相对成本的所有因素★,只是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而不同于现有文献仅指资本劳动比率或者自然资源禀赋或者规模经济或者干中学★。这些出于研究需要进行的必要简化,不仅遗漏了比较优势的大量来源,尤其是新来源,也存在对比较优势的片面理解和滞后理解★。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结论因受到不同国际贸易理论假设条件和不同理论下比较优势来源特性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局限性,这是产生理论分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理解比较优势来源是厘清理论分歧的基础。

  除了概念上的不统一和基于某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外,理论分歧还源于双方对理论的不正确使用★。本部分通过综述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地理领域研究来厘清理论分歧,并进一步分析产业竞争力形成中两种战略的内在逻辑。

  不同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的不同来源★。现有研究片面理解比较优势来源★、忽视比较优势不同来源的成立条件以及在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概念上的不同理解是产生理论分歧的重要原因★。本部分综述国际贸易理论进展★,阐明比较优势形成的条件★,界定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的范畴,并与不同领域概念统一,为厘清理论分歧进而阐明理论逻辑奠定基础。

  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的本质是与现有比较优势是否相符。遵循比较优势就是发展符合本国要素禀赋优势的产业,违背比较优势就是发展不符合本国要素禀赋优势的产业。如图2所示,Y轴从左向右表示要素禀赋和产业越来越先进,小写字母表示要素禀赋★,大写字母表示产业,a表示一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最右端代表前沿技术产业和所需要的要素禀赋。文献中的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通常指两种情况,如式(1)所示★,遵循比较优势就是一国处于a发展阶段,发展与要素禀赋a对应的产业A或者发展的产业I所需要素禀赋与要素禀赋a无限接近★。如式(2)所示★,违背比较优势就是一国处于a发展阶段★,发展前沿技术产业H或者发展的产业I所需要素禀赋与前沿技术产业所需要素禀赋h无限接近。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发现培育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是一个随着产业升级不断调整战略的过程,需要产业政策多方面协调★。首先,面对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和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能忽视现有比较优势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技术前沿★,应注意扶持产业的选择不能超出现有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违背距离,否则无法培育产业竞争力★。这需要在众多前沿技术产业中★,挑选在现有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违背距离范围内的产业,但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除外。其次,应理性对待非前沿技术产业★。发展非前沿技术产业是为发展前沿技术产业进行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等方式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获取更多剩余★,为促进要素禀赋升级积累更多资本。然后,合理配置剩余★,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将剩余有效用于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等这些在比较优势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且关乎学习能力的方面,避免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过度投资,从而提高违背现有比较优势距离的能力。最后,对于一国内部地区要合理设计机制,激励地区间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分工★,发挥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赵婷★.前沿技术产业成长:对比较优势的一个文献述评[J].产经评论i.cjpl★.2024★.04★.003.

  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在遵循比较优势基础上才具备逐步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的能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严格遵循比较优势才能形成产业竞争力★,获取更多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随着要素禀赋升级★,尤其是干中学能力的提升,具备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的能力时,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距离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如图6所示,实线表示违背现有比较优势的距离,随着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发展中国家违背现有比较优势的距离呈递增趋势,持续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才能不断降低与发达国家的剩余获取不对等程度,从而培育起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①★。

  国家间的产业竞争策略能否用于国家内部地区间?尤其是一个地区间存在巨大差异和激烈横向竞争的大国★,现有研究对此展开了多层面的探讨,并认为国家间的产业竞争策略不能用于国家内部地区间。

  比较优势度量指标和识别背景的突破推动了实证研究★,从而为一些理论分歧提供了扎实的经验证据★,是厘清理论分歧的关键★。从比较优势的概念可知,直接度量比较优势难度较大★,一方面厘清比较优势的各个来源和每个来源的权重并不可行,而且很多来源也无法用货币度量★;另一方面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行业间进行比较,不仅工作量巨大也面临汇率协调产生的误差★。Pearson(1973)通过简化比较优势构建的国内资源成本指标★,存在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偏离,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Balass(1965)从结果角度★,将超过一半的投入或产出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定义为具有比较优势,否则没有比较优势,构建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标★。虽然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将比较优势的各个来源★、各来源的权重和货币价值以及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比较都放入最终结果这一个篮子★,克服了直接度量的不可行和工作量巨大问题★,但是结果只能用于事后判断,无法用于事前判断,即使事后也可能存在由政策扭曲造成的失真★,而且这是一个离散指标,不能连续度量违背距离★。林毅夫(2002)★、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组(2002)、李力行和申广军(2015)使用某一个来源的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偏离程度构建的技术选择指数、禀赋比较优势★、技术比较优势和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指标★,虽然能够连续度量违背距离,但是这种度量遗漏了比较优势的较多来源、造成估计偏误。而Hidalgo et al★.(2007)构建的度量产品与地区产业结构接近程度的density指标,既利用从结果角度度量的优势★,也通过与自身禀赋相似的其他产品的结果而不是自身结果来判断★,克服从结果角度不能事前判断和失真的弊端。density应该是目前对于比较优势一个更全面、准确、客观的度量指标,同时也能连续度量违背距离。Chen et al.(2017)最早将density指标用于度量潜在比较优势并引入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随后赵婷和陈钊(2019★,2020)也借鉴此做法★,使用density指标度量潜在比较优势,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在识别背景方面,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差异成为实证检验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效果的一个重要识别背景(林毅夫★,2002),但是国家间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往往导致难以解决的内生性问题★。随后★,中国内部地区间发展战略的差异成为实证检验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效果的一个更好的识别背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仅中央政府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三线建设”等一系列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分权等改革也促使地方政府实施大量发展战略来促进本辖区经济发展★。在实现辖区GDP最大化目标下,一些地方政府顺应经济规律实施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Qian和Xu,1993★;Qian和Weingast★,1996,1997;Qian et al.★,1999)★,另一些地方政府则进行恶性竞争(周黎安★,2004;Cai和Treisman,2006;银温泉和才婉茹,2001)、跟风中央政策(吴意云和朱希伟,2015;赵婷和陈钊,2019)★,实施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中国地方政府发展战略在时间上的转变和地区间的差异提供了来自一国内部的识别背景。同时中国各地级市逐渐设立开发区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维度的差异来进一步克服内生性★,而且这个改革在更低一级行政区划进行还提供了更多样本量,能够减小估计偏误★。中国各城市开发区的设立成为实证研究中一个更干净的识别背景(李力行和申广军★,2015;陈钊和熊瑞祥,2015;Chen et al.★,2017)。

  支持违背比较优势的这方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已经不满足当今国际贸易条件★,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分配中只能获取相对较低的剩余或者失去成本优势不能获取剩余,导致发展中国家不仅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反而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洪银兴★,1997;王佃凯,2002;郭克莎,2003;张幼文,2005★;周文和冯文韬,2019)★。首先★,不同于古典贸易理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现阶段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技术越先进的产业越具垄断优势和更高附加值,在国际分配中越能获取更多剩余★。前沿技术产业相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垄断优势和附加值更高★,在国际分配中能够获取更多剩余。Young(1991)在内生增长模型下也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既有的技术差距使得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并不能获得对等的福利。加之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这些成熟产业设置了更多进入壁垒以及全球消费需求升级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萎缩,更加剧了国际分配中的不平等。因此,发展中国家持续遵循比较优势升级产业结构★,在国际分配体系中的劣势使其不仅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反而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姚洋(2008)使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差距模型,在李嘉图比较优势定义下,证明了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技术跟随国与技术领先国的技术差距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要素在国家间的自由流动和先进技术对供给端要素的创造和替代使发展中国家失去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失去了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最后★,比较优势是国家内部的比较,国家内部的相对优势可能在国际上并不具有相对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分工无法在国际市场中形成竞争力。因此,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不仅不能获取更多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反而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无法促进产业升级,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另一方则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和战略性贸易理论认为违背比较优势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洪银兴,1997;王佃凯,2002;郭克莎,2003;张幼文,2005★;周文和冯文韬★,2021)。一些研究基于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是具有垄断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分工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垄断优势★,在国际分配中不能与高技术产业获取同等剩余,因此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应该违背比较优势直接发展高技术产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竞争力★。另一些研究基于战略性贸易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里,发展中国家违背比较优势,提早进入高技术产业★,能够借助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通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培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在Lin和Chang(2009)的争论中,Chang考虑到资产专用性和技术能力的形成方式★,也认为应该违背比较优势提早培育新产业。因为资本积累需要以具体的产业进行,技术能力也是在具体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不进入新产业进行积累是不可能具备新产业所需要素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违背比较优势提早进入新产业进行资本和技术能力的积累★,才能培育产业竞争力★。同时考虑到资产专用性和技术能力的形成方式,违背比较优势、直接跨越一大步的升级比遵循比较优势的逐步升级代价更小★。Young(1991)★、Redding(1999)也发现提早进入高技术行业,通过干中学在未来培育起高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比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更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福利。

  从具有劳动密集型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两种极端情况比较容易界定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但是进一步从连续角度精确定义违背多远距离属于遵循比较优势或者违背比较优势则存在较大困难。如图2所示,对于处在a发展阶段的国家发展D产业就很难断定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正是因为对很多情况无法界定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所以导致研究结论存在争议,例如Lin和Chang(2009)的争论。因此★,除了对一些极端情况可以粗略地定性为遵循比较优势或者违背比较优势外,更准确的是从连续角度定义为与现有比较优势的违背距离★。鉴于早期研究使用了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概念,也为了表述一些极端情况,本文使用了这两个概念,对于不太容易界定的情况,本文则使用违背距离的概念。此外,如图3所示★,违背比较优势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发展E产业,即发展比地区优势要素禀赋落后的产业,例如为维持就业而保护落后产业;另一种是发展F产业,即发展比地区优势要素禀赋先进的产业,例如高技术产业(林毅夫和孙希芳★,2003)。后者是文献中普遍研究的现象,本文的违背比较优势也指后者。

  本文的贡献在于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产业竞争力的案例研究两方面★:(1)推进了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不同于现有研究仅基于某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和比较优势来源特性,就产业竞争力中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的作用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本文结合前沿技术产业特性★,基于对国际贸易理论和现有研究的梳理,在明确不同理论假设条件的适用范围和不同比较优势来源特性以及现有研究存在的理论误区的基础上,发现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在培育产业竞争力中发挥协同作用★。本文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认识★,为未来更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前沿技术产业提供有益启示。(2)近年涌现的从比较优势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文献几乎都没有超越之前从比较优势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局限★,案例研究多忽视了比较优势这个重要因素。樊纲(2019,2020,2023)、周文和冯文韬(2021)★、林毅夫和付才辉(2022)分别从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角度的研究相较之前的研究似乎没有更进一步的发现。更多是通过对高铁、移动通信★、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这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行业的案例研究来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提炼经验(贺俊等,2018★;吕铁和贺俊★,2019;欧阳桃花和曾德麟★,2021;贺俊,2022;安同良等,2023;郭艳婷等★,2023;刘云等★,2023),但是这些研究仅从政府作用或者企业的创新组织策略角度进行探讨,忽视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在缩小差距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行业是我国长期重点支持的领域★,很可能是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与之匹配的政府作用或者企业的创新组织策略协同促进产业竞争力形成。本文为这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支持违背比较优势的这方虽然发现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导致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在国际分配中的劣势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差距,但是认为发展中国家失去成本优势、无法获取剩余促进产业升级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观点则高估了国际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存在对要素禀赋理论的错误理解★。首先,要素禀赋理论中要素不可自由流动的假设条件是理论模型的必要简化,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发达国家供给端的技术革新仍然可以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得到解释★,不会影响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李辉文,2004,2006)。此外★,这些研究将比较优势来源局限于资本和劳动比,虽然当今国际环境下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并影响要素供给★,但是这只对很少一部分原始生产要素产生影响,几乎不会影响制度★、人口结构、人力资本等这些先进要素禀赋的自由流动和供给★,而且比较优势是影响相对成本的所有因素加权的结果,先进要素禀赋是现有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不足以影响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其次★,比较优势不仅是国家内部的比较★,也包含国家间的比较,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国家间一定具有相对成本最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产业竞争力、能够获取剩余(李辉文,2004★,2006),只是相比附加值更高、更具垄断优势的产业★,这种剩余相对较少★。最后,比较优势具有内在的动态属性,随着获取剩余和资本积累带来要素禀赋升级★,发展中国家能够持续促进产业升级,不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李辉文★,2004,2006)。因此★,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能够获取剩余,促进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而不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国际贸易理论对比较优势来源的持续探索不断拓展学者对相对成本影响因素的认识★。不同理论假设条件下比较优势来源特性的差异,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更直接体现出随着产业升级,先进要素禀赋成为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比较优势来源从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对外生的初级要素禀赋到近年的高级要素禀赋,从有形来源到无形来源,从相对外生来源到相对内生来源,从来源可以通过货币度量到来源无法用货币度量,从一种来源到两种来源联合作用,比较优势来源的形成过程也越来越复杂,由主要依靠自然力量变为更多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内生结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产业★、资源配置与经济绩效——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批准号★:72203227,主持人★:赵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换道超车’是否是无源之水:比较优势与赶超研究”(批准号★:2024QQJH102★,主持人:赵婷);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资助编号:DF2023YS24)★。

  处在世界科技竞争力前端的前沿技术产业具有最复杂的技术和最长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最具垄断优势,是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成部分(Porter,1990)。培育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达国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布局前沿技术产业①,以维持未来本国的竞争优势或减弱竞争劣势。我国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发达国家在成熟领域的遏制,在未来新领域抢占先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扭转不利的国际局势,成为当前我国紧迫的历史任务。早在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就明确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在继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对于前沿技术产业,产业政策由★“十二五”以前的“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发展”变为★“大力支持和重点发展”。但是开辟新领域能否忽视现有产业基础、主观臆断?忽视现有比较优②、一味追求技术前沿能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是我国发展前沿技术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差距时关注的重点,尤其前沿技术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性更决定了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虽然有大量文献从比较优势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但是现有文献围绕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能够培育前沿技术产业竞争力长期存在各执一词的激烈争论(林毅夫等,1994,1999;林毅夫★,2002★;Young,1991;洪银兴,1997★;王佃凯,2002;Redding★,1999★;郭克莎★,2003;张幼文★,2005★;Lin和Chang,2009;周文和冯文韬,2021;林毅夫和付才辉,2022)★。

  其次,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几乎不可能成功★。因为国家间产业竞争所依据的战略性贸易理论是站在国家角度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产业竞争所需要的规模经济在国家内部任何地区几乎不存在★,即国家内部的地区不可能具有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同样,小国也不可能具备大国的规模经济优势,因此,需谨慎选择产业竞争策略★。Rodriguez-Clare(2007)发现产业政策应该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取决于是大国还是小国,因为对于大国而言★,违背比较优势发展高技术产业能够产生集聚,而小国则不然。陆铭等(2004,2007)运用一个两期分工决策模型证实了落后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几乎不可能超过发达地区★。现有经验证据较为一致地支持地区遵循比较优势能够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而违背比较优势则导致僵尸企业(李力行和申广军,2015;陈钊和熊瑞祥,2015★;申广军,2016)★。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23)[2]对近年世界主要国家出台的未来产业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

  比较优势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遵循比较优势还是违背比较优势能够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力是当前产业经济领域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前沿技术产业特性和国际贸易理论进展,梳理与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相关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地理研究文献发现★,遵循比较优势和违背比较优势在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力中发挥协同作用,忽视任何一方力量都不可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因为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促进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升级,而不平等的国际分配体系下不对等的剩余分配将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收敛需要发展中国家违背比较优势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现有比较优势决定了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违背距离★,现有要素禀赋越先进意味着学习能力越强,决定了能够形成竞争力的新产业越可以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因此,实现产业竞争力提升是在遵循比较优势促进要素禀赋持续升级的基础上,随着学习能力提高,逐步违背现有比较优势更远的距离★,而一国内部地区只有遵循比较优势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标签: 技术文献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tel:400-123-4567

微信咨询
w66利来国际-官网
返回顶部
Xw66利来国际-官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eixin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